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匯地帶,是全國重要的中稻種植區域和秈稻優質品種適宜種植區域,發展優質稻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近年來,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隨州香稻”特色產業發展,將其納入市委一號文件及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市農業農村局主動作為,多措并舉促進稻米產業向優質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一是抓良種推廣促效益提升。從全國各地不斷引進100多個新品種,連續多年開展優質稻品種展示和試種,進一步優化更新全市水稻品種。通過品種表現和產量分析,篩選推廣萬象優982、野香優海絲、桃湘優麗晶、鄂香2號、蝦稻1號等適宜隨州種植、市場前景好的水稻品種,并以稻米加工企業為主體,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擴大優良品種規模。
二是抓訂單生產促規模種植。自2018年起,創造性提出并推廣“雙訂單”模式,即種子經營企業與農戶簽訂優質稻種植合同,確保農戶種植優質稻不出問題;稻米加工企業與農戶簽訂加價收購合同,確保農戶種植優質稻穩定增收。“雙訂單”模式有力促進了全市優質稻面積增加,實現了稻米加工企業、種子經銷企業、種糧大戶三贏的大好局面。2020年全市發展優質稻面積162.7萬畝,其中推廣“雙訂單”面積51.2萬畝,占比31.5%。
三是抓龍頭培育促轉型升級。以“圍繞產業建龍頭,建好龍頭興產業”為目標,篩選了一批有良好加工基礎和市場營銷能力的企業,扶持其做大做強,帶動產業發展。重點培植大自然米業、新華米業等稻米加工企業,支持企業加快加工設備技術改造擴容升級,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加工企業聯合種業企業,擴大優質稻示范種植基地面積,對優質稻谷加價收購,努力做到單收、單儲、單加工。
四是抓宣傳推廣促品牌打造。自2017年開始,每年組織開展“隨州優質大米品牌品鑒會”,進一步推動優質大米品牌創建工作,2019年“隨州香稻”獲得了武漢農博會金獎。制定了隨州香稻保優高效栽培技術標準、加工技術標準,成功申報并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請袁隆平院士為“隨州香稻”題字。組織大米加工企業開展“隨州香稻”進社區、進超市、“隨州人吃隨州米”活動,提升廣大消費者對隨州大米品牌的認知度。
五是抓政策扶持促產業升級。市政府高度重視優質稻產業和“隨州香稻”品牌建設,研究制定了優質稻產業發展獎補政策,每年預算2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稻米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重點支持“雙訂單”生產、產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各縣市區也積極爭取優質稻生產專項資金或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列支一定資金,優先向種植專業合作社、優質大米加工企業傾斜,激勵“隨州香稻”品牌做優做強。
|